2019年回顾具体请戳这里
倪卫华与参与者在2019云堡未来市国际公共艺术展上一同创作
虽然云堡未来市仍正在如火如荼的项目改造中,却从未停止对空间艺术的跨界合作探索。上周日,我们迎来了首届云堡国际公共艺术展的老朋友——《追痕》项目发起人,著名当代艺术家倪卫华先生,再次合作,开启了“追痕”项目的后续篇章。
云堡未来市《追痕》创作现场
大家彼此之间仿佛达成某种默契,既不干扰或指导对方的创作,也不会给自己的创作设限,在一场艺术创作中感受日常生活中难得的合作自由度,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难怪不管是83岁的耄耋老人、00后的青春少女、建筑工人,亦或是艺术工作者,都很享受此刻,并乐在其中,因这一刻的审美体验是最自由的,也是最愉悦的,超脱于现实生活之外。
追痕项目是艺术家倪卫华创造了一种用黑色丙烯处理墙面痕迹的涂抹方式,代号“追痕”。它的概念是用反衬画法将城市墙壁的各种斑驳痕迹(油漆印、霉斑、裂纹以及广告贴未撕尽的痕迹)凸显出来,然后静待其遭到新的城市痕迹的覆盖,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二次处理,如此反复作为与城市的对话。
2019年12月29日
在上海宝山区顾北路拍摄的追痕现场被拆除的场景
追痕活动自2018年6月开始,至今已进行了221场,共有近800人次参与,活动轨迹从上海市宝山区和杨浦区开始,目前已覆盖约11个区。追痕活动还扩展到河北 (秦皇岛)、北京(门头沟区)、浙江(杭州)、安徽(运漕古镇)、河南(郏县)以及国外的意大利博洛尼亚。此外它还出现在首届(2019)马陆嘉源海街画涂鸦公共艺术季上。
首届马陆嘉源海街画涂鸦公共艺术季 追痕现场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活动吸引了包括大批专业的文化创意工作者,比如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但也包括一些普通民众、儿童、工人、白领、学生等等,大家会临时成为一个艺术行为游击队。
追痕赋予普通人与作品交互的自主性,鼓励人们从艺术的旁观者转型成为艺术的主人。
追痕:将艺术拉回生活的勇气
发起人倪卫华谈到,此次发起的“追痕”后续项目,是对云堡未来市园区建设历程中一种印记保留的行为,希望通过这次创作的印记,让之后来到这里的人们连接过去的时空与故事,同时也是一种记忆与回顾。痕迹和符号是人类用于交流的重要信息,在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关系中可以让人感受某种生命意义的存在。这也是“追痕”的魅力所在。
云堡未来市作为一个“体验式艺术文创生活圈”,在业态设计上十分关注公众的参与,艺术诞生有一说,是起源于游戏,今天的大众缺少的就是一种将艺术拉回生活的勇气,生活走向日常平庸和琐碎,消磨了对审美的感知度。而此次的艺术项目就是希望扮演一种“跳脱”的角色,把艺术还原为如游戏般的创作,感受这种精神的自由和平等,没有分别心和对不确定的焦虑,甚至达到一种情感治愈。这次活动的参与者也非常期待云堡未来市的开园,希望这里能成为艺术的“游乐场”。
倪卫华是一位具有实验精神和社会批判意识的当代艺术家,他自九十年代初创作《连续扩散事态——红盒、招贴》《线性城市》等大型系列行为作品起,就引起了艺术界和文化界的高度关注。
他的早期作品通过与社会生活语境构成嵌入式的“互文性”,对现代工业化社会进行了一种机智的诘难与反讽,成为九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云堡未来市
体验式艺术文创生活圈
一座文创园区,一种艺术生活
365天,探索365种生活方式